许多偏方有害物质超标
记者在多年的采访中,经常可以遇到乱用偏方治病不成反害人的例子。本报曾报道救助过的一个白血病小女孩王雪,曾经就服用过蟾蜍制成的偏方药物,游医的说法是“以毒攻毒”,可服用偏方不久,王雪却很快地离开了人世。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用“民间偏方”治病的例子很多。如饮用药酒治疗风湿病;生吞鱼胆明目清火;不明药方治愈皮肤病等等。然而,由此引发的中毒事件也屡屡发生。
据食品药品监管局1级药师胡荣介绍,就“药酒”偏方而言,一些药物经酒精长时间浸泡后,药性会有所变化,酒质也会有变化。由于搭配成分、时间、操作方法不科学等原因,自己酿制的药酒极有可能含有有毒成分。同时,服用药酒时应该注意对症,用量适度,绝不能盲目认为喝药酒大补,多喝无碍。如果没有医生的指导,不要饮用自制的药酒,以免发生意外。而鱼胆具有生物毒性,其中的氢氰酸、组织胺及鱼胆汁等物质会引起胃肠道、心肌以及脑细胞的损害,而且,鱼胆毒素耐高温,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无论生吞,熟吃或用酒冲服,都容易发生中毒,严重的将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另外,据了解,一些游医的所谓祖偏方中大都含有朱砂、黄矾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且许多偏方中的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铅、汞等中毒症状。如体内累积这种毒素超过15克至30克,极有可能造成死亡。
据悉,许多偏方是人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制作的,有些偏方确实能起到作用,甚至也曾治愈过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但偏方作为民间流传的方剂显然没有经过严格的从动物到临床的长期试验,所以也就缺乏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明。对医生而言,偏方只能供其参考,不能轻易应用于临床。对市民来说,选用偏方千万要谨慎,一定要弄清楚偏方的用途,适应症以及禁忌范围;必须搞清偏方的来源,特别要弄清一些同名或相近药物的用法,切不可盲目地乱用偏方把自己的身体当成试验品。